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2024-06-25      浏览:54

【急】以美国农业带为例,阐述商品农业其作物的选择与环境的关系

除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以农立国”的传统和完备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是促进美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美国农业的特点 (一)世界领先水平的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率 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使美国农业在世界上依然具有最强大的竞争力。

农业实行地区专门化生产,形成了一系列农作带和农业区,能充分发挥地区的优势。主要农作物带(区)的分布:①乳畜带:分布在美国的东北部及五大湖沿岸;②春小麦带:在乳畜带以西的中部平原,与加拿大南部小麦产区相连。

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对降水的需求量不是很大。小麦是比较耐旱的农作物,当然小麦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美国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有一定降水,加之密西西比河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可以满足小麦的生长。美国中部平原可以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分布规律与地形的关系 美国农业专门化地区的划分充分考虑市场需要,如乳畜带分布在五大湖沿岸和东北部沿海地区,这里有美国最大的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对乳、肉等产品的需求量。美国西部地势较高且少雨,适合发展畜牧业。

美国农业带一共分成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水果和灌溉农业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带、混合农业带。玉米带 (1)主要分布在乳畜带以南,小麦带之间。(2)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霜期为160-200天左右,年降水量为500-600mm。

美国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农药和化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如下:美国大规模化肥、农药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最为突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硝酸盐含量超标。

美国农村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三个。一阶段:乡村生活时代,1900-1929 本世纪前几十年的计划集中在农场生活,那个时代被看成是农村生活。尽管改善农村生活的动机主要源于“农村问题”的反对建议,但是双方观点都是乡村运动的一部分,一种主要基于城市对乡村生活条件的日益关切的表现。

2、第一阶段:乡村生活时代,1900-1929 这一时期的焦点集中在农场生活,被视作农村生活时代。改善农村生活的动力主要来自对“农村问题”的批评,这反映了城市对农村生活条件日益关注的乡村运动。第二阶段:新政,1930-1945 在大萧条时期,农业发展政策成为联邦政府应对危机的手段之一。

3、产业化经营水平高。美国农业生产阶段、农业产业化阶段、市场销售阶段紧密相联,农业产业化程度高,实现了产销”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美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经验 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指导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法律体系。

4、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美国农业的技术革命是从机械技术开始的,农业现代化经历了农业机械革命、化学革命和生物革命以及管理革命(并不排斥它们的相互交织)。中国农业资源相对贫乏。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客观要求必须珍惜农业资源,走提高农业资源产出水平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5、农业现代化经历了农业机械革命、化学革命和生物革命以及管理革命(并不排斥它们的相互交织)。美国的农业机械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相继为南北战争前后至1910年的农业半机械化时期,1910年至1940年的农业基本机械化时期,二十世纪40年代初至二战结束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时期和二战以后农业全面高度机械化时期。

6、萌芽—兴起阶段,在19世纪初,城市人开始认识农业旅游价值,并参与了乡村农业旅游,如法国、意大利。

美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及优势区位条件,美国农业人口比重

1、美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专业化程度高:美国农业生产以小型家庭农场为基础,实现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高度机械化。 产销一体化:农业生产和销售紧密结合,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科技应用广泛:科技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

2、美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及优势区位条件 特点 (1)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以小型家庭农场为基础,具有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农业产销一体化、科技在农业生产应用广泛等特点。

3、自然条件优越: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足,降水丰富,夏季潮湿。这些自然因素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交通运输便利: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的航运,与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网络相连,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体系,便于农产品的流通和运输。

4、自然: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适宜小麦、玉米的生长。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光经济条件:地广人稀,高度机械化。地区专门化。

5、交通运输优势:商品谷物农业区拥有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的水运网络,与先进的公路和铁路系统相结合,形成了一个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 人口密度较低:中部平原最初未被开垦,直到欧洲移民到来后,这里逐渐发展成谷物生产区。

根据美国自然和社会条件分析美国农业发达的原因和分布特点

1、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美国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通过科学分化,使农业生产实现了地区生产的专业化,形成了一些著名的生产带,如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等。 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就领先世界各国最早实现了粮食生产机械化。 农业产销一体化。

2、美国农业高科技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始终高度重视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里的广泛应用,原因就在于经过生物技术改良的动植物品种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动植物的品质、产量和抗病性,从而可以大大地提高美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

3、美国本土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和亚热带,三面临海,气候温暖湿润。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耕地面积广阔。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雨热同期,气候温和适中。境内有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灌溉水源充足。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好,农民素质水平高。

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是要教案吗?是湘教版的不? 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了解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美国本土地形、气候的判读,培养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综 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一”的格局。

3、总体来说,资源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要结合不同的资源类型、区域特征,从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来分析对资源输出地和资源输入地产生的积极和不利影响。

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是什么

1、一是限耕政策。旨在分配和限制农场主生产某些农产品的最大面积。二是休耕政策。即农场主通过与政府签订合同的方式,自愿对生产严重过剩的农产品所使用的耕地实行休耕。三是补贴政策。实行农产品价格补贴和农作物灾害保险补贴政策,支持和保护生产者的收益。政府为各种主要的农产品确定固定的“目标价格”。

2、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施限耕政策,该政策旨在合理分配并限制农场主在某些农产品上的种植面积,以控制生产过剩。其次,推行休耕政策,农场主可与政府签订合同,自愿对生产过剩农产品的耕地进行休耕,以调整市场供需。

3、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施作物轮作制度。这种做法有助于控制杂草和病虫害,同时改善植物养分的供应,减少土壤侵蚀,降低水资源的污染。作物轮作已成为美国可持续农业制度的核心。

Copyright © 2021-2024 Corporation. 粤ICP备09200677号. 云开·体育全站apply(kaiyun)(中国)官方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