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第五条明确了这些原则,这在我国环境立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新法已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环境领域“基本法”25年来的首次修订。
2、环保法严吗?当然不严。所谓最严环保法都是相对的。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由于以往以GDP论英雄,导致全国一片粗狂型发展,以能源来支撑,全国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很差,水源污染出现了区域性的癌症高发区,土地污染致使江南人只吃东北大米,再加上向深井里倾注污水,影响地下水源等。
3、环境保护就是通过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措施,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还要依据人类的意愿,保护和改善环境,使它更好地适合于人类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消除那些破坏环境并危及人类生活和生存的不利因素。
4、法律分析:新环保法的五大原则包括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和损害担责。 环境保护被视为国家发展的首要任务。 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原则被定义为一种全面的防治策略,涵盖了环境污染的整体治理系统。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完善排污许可制度,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对生态环境损害行为的法律责任追究。
法律主观:2022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作为一部行政法律,首次规定了行政拘留的处罚措施,对污染违法者将动用最严厉的行政处罚手段。新法规明确:对情节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适用行政拘留;对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机构,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自2023年1月1日起,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新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 《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管理办法》旨在加强对重点单位的监管,依据《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如水、大气、噪声和土壤污染防治法,以及地下水管理和排污许可管理等行政法规制定。
本文解读的是《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3年版),自2023年8月15日起实施,旨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此次解释修订缘于刑法修正案(十一)及多项环保法的更新,旨在细化污染环境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尤其在大气污染防治和野生生物保护领域。
综合性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定义环保基本原则,规范环境保护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推动企业绿色生产,减少污染。- 节约能源法:强调资源节约,降低能耗。- 环境影响评价法:项目审批前评估环境影响,预防污染。- 淘汰落后产能目录:规范产业发展,淘汰污染严重的技术。
环保部门可采取的措施 若发现企业或生产经营者超出污染物排放标准或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还可能被责令停业、关闭。
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为环保法所遵循、确认和体现并贯穿于整个环保法之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环境保护基本方针、政策,是对环境保护实行法律调整的基本准则,是环保法本质的集中体现。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为环保法所遵循、确认和体现并贯穿于整个环保法之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环境保护基本方针、政策,是对环境保护实行法律调整的基本准则。环保法的基本原则有: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台治理的原则。污染者治理、开发者保护的原则。
协调发展原则。是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